对知识工作者来说,注意力是战略性资源。
阅读心得
有关「专注」的话题算是老生常谈,相比于那些古老的寓言故事,《Deep Work》这本书更契合当下。
生活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革命、数字化革命)后的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都迈入了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信息的极大丰富:具体表现在信息工具的极大丰富和信息内容的极大丰富。信息传播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带宽、低延迟的状态,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传递信息、发布信息、消费信息,即时通讯、线上娱乐、社交媒体、短视频无时无刻不在攫取着人们的注意力,人们时刻被高刺激、低价值的信息包围,注意力匮乏成为常态。
二是产业由过去传统的工业经济转向由信息主导的知识型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伴随着出现了大量雇佣童工的现象,因为当时的产业工人仅仅从事着简单的机械式劳动。到了十九世纪末,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人,已经分化为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工厂对人才的要求涉及大量生产和管理技能,此时对童工的需求快速下降,年轻人不得不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知识,延长了受教育时间。而信息时代对工人的要求则更高,不仅要有足够的技能水平和知识储备,还要有迅速掌握复杂的工具能力,并且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能达到精英级别的水平。想要具备这样的素质,专注力必不可少。
这就是时代的矛盾之处,一方面被容易令人分心的事物包围;另一方面又要求你保持专注。作者在书中首先引入了一个假设:深度工作假设,作为一切内容的前提条件。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为什么要专注以及怎样专注两个部分,内容充实,逻辑清晰,引用的资料、例证非常丰富。不过对于非互联网从业者而言,阅读爽快感会有所折扣,比如书中提到了推特、谷歌、亚马逊、脸书以及 Instagram 等产品,这些产品离世界很近,离中国却很远。再比如邮件的暴政,中国用户最深刻的体会可能是来自老板的消息——已读不回的压力。
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程序员封闭学习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了我之前与之类似的项目经历,可能不少工程师都有过类似经历:封闭开发。在我看来,封闭开发属于一种被动式的深度工作,身边的同学几乎没人会主动请缨,因为这种被动的与世隔绝的工作方式,往往不是自我驱动,更多是老板驱动,尽管这样的工作方式也会带来幸福的心流体验,但这种「福报」让互联网人听着都哆嗦。如果后续有机会,我会再专门分享下这段经历的感受。
总的来说,作为现在或者未来的知识工作者,以及每个终身学习或者立志于终身学习的人,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关键词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肤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通常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注意力残留(Attention Residue)的概念来自于明尼苏达大学商业学教授 Sophie Leroy。他在 2009 年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完成工作那么难?“的论文,论文的英文名称为《Why Is It So Hard to Do My Work?》,文中提到了注意力残留的效应:当你从任务 A 转移到任务 B 时,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即时转移,你的注意力残留仍在思考之前的任务。如果在转移工作之前,你对任务 A 缺乏控制且关注度较低,残留会尤其浓厚,但即使你在转移工作之前已经完成了任务 A,你的注意力还是会有一段分散的时间。转换任务之后处于注意力残留状态的人,在下一项任务中的表现通常很差,而且残留量越大,表现越糟糕。
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这种效应是根据 20 世纪初心理学家 Bluma Zeigarnik 的实验而命名的,描述了未完成的任务主导我们注意力的能力。这种效应告诉我们,不管你在做什么,下午 5 点钟就直接停止工作,然后宣称“明天到来之前,我不再工作”,那么你恐怕很难使头脑不想工作上的问题,因为头脑中还想着很多没有完成的职责——如蔡加尼克的实验中一样,他们整个晚上都会牵扯你的注意力。
效率运动(Efficiency Movement)与泰勒主义(Taylorism):19 世纪末期,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论,也叫泰勒主义或泰勒制,他也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广为人知的做法是拿着秒表站在那里监测工人的动作效率——寻找提升工人完成任务速度的方法。他详细为记录每个工作的步骤及所需时间,设计出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并对每个工作制定一定的工作标准量,归划为一个标准的工作流程;将人的动作与时间,以最经济的方式达成最高的生产量,因此又被称为机械模式。在泰勒的时代,生产力没有任何歧义:单位时间产出产品的数量。
忙碌代表生产力(Busyness as Proxy for Productivity):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生产能力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
观点
- 未来,不需要深度工作的职业会越来越少。一份不需要深度工作的职业不可能使你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取得成功。
- 知识工作者的复杂性比体力劳动者高,衡量个体努力所带来的价值是非常困难的。
- 知识工作并非生产线,并不是靠忙碌支撑。
- 在极度肤浅的状态下度过足够的时间,将永久性降低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 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
- 不要不断分心,而要不断专注。
- 如果你想抵御娱乐网站对你时间和精力的诱惑,那么就给大脑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
书摘
许多人认为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从分心状态切换到专注状态,但是正如我所说的,这种想法过于乐观:一旦你适应了分心,你就会迷恋于此。
使用令人分心的网络工具这件事本身,并不能减损你大脑的专注的能力。实际上减损这种能力的行为是,稍有无聊或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这使得你的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这种经常性的转换可以理解为削弱组织各个部门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力量。
Henry Roediger 在《纽约时报》的博客上说:“记忆力运动员和其他人之间在认知方面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能够直接测量的记忆力,而在于注意力。”这种能力叫做“注意力控制”,是测量研究对象对于关键信息保持专注的能力。
一个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你的工具对你越有吸引力,你就越难在重要的事情上集中注意力。
人们相互联系如此紧密,令人吃惊。生活中,我遇到的很多交流都不是令人受益,而是使人贫乏。
人的智力系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它不像人的手脚一样会疲倦。除了睡觉以外,它只需要变化,而不是停止。